生物说课稿

时间:2025-08-14 06:00:03
关于生物说课稿范文汇编7篇

关于生物说课稿范文汇编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物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生物入侵者”标题生动形象,引起读者注意,文章开头引出说明对象,然后具体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然后写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世界各国对此采取的相应的措施。这是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思路清楚,层次分明。

二、说教学依据:

学生对外入侵比较熟悉,而没有“生物入侵者”的概念。可以从熟悉的外敌入侵的方式,再转入对不熟悉的“生物入侵者”的思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其次阅读科技类文章的目的之一,是筛选信息。此文正好可以让学生抓中心句,整理归纳各部分内容,了解大概文意。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五、说教学方法:

1、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讨论法。学生自由质疑,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据光明日报(20xx年6月12日)报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设计问题指导学生自读(多媒体显示)1.给重点字词注音。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本文所介绍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不少于5个要点)3.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4.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教师选五个小组的组长进行全班交流,每组负责一小题。

(三)、学生自由质疑,由学生共同讨论解答,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1、各小组轮流提问题,在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不能得到圆满答复的,向老师提问。2、教师分类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板示,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解决。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可能有: (1)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2)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3)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四)教师展示学生收集的信息:学生自由展示课下收集的“生物入侵者”的相关材料。教师也可利用手头资料介绍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①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②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③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等等。看来,时至今日“生物入侵者”有随时入侵的可能,我国对“生物入侵者”必须采取了严格的防范措施。

(五)迁移拓展:

1、收集有关“生物入侵者”的信息,加以整理,在班上组织一次以“话说生物入侵者”为题的讨论会。

2、利用网络搜寻有关生物污染的信息,并加以整理,讲给同学们听。

(六)课堂小结《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条理清晰,说明方法得当,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写法值得我们初学写作者借鉴。文中介绍的有关生物污染的知识,应学会运用,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生态意识,了解当地自然风景的价值,抵抗外来生物的侵入。

(七)板书设计:

是什么 逻

生物入侵者 怎么样 顺

怎么办 序

生物说课稿 篇2

第1章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生物号的**,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从生物圈到细胞》,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第1节的内容。教材的安排是这样的:用录像图片展示20xx年SARS在我国的传播及危害的过程,创设一个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产生了问题,然后让学生分析讨论教材提供的资料,分别从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来论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达到从具体事例上升到普遍意义的目的。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本节的难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进行具体分析,教师适当的做一些拓展和补充,让学生从微观到宏观,步步紧扣地理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和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针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举例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2.能力性目标:(1)尝试将所获得的文字、图表信息表达出来。(2)自主学习: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等资料收集和整理生物史学资料。

3.情感性目标:(1)激发对生物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2)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3)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本着高中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为: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生命系 ……此处隐藏8198个字……>

三、 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难

1、 学生认真思考、 用图示可以把书中的点, 我先学生回忆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

2、 动物作为消费者, 直 文字变得更形氯 也用的知识, 在这生有困难时把二个公式展 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 便于抓住重点, 更好示出来接着提问= 食, 通过消化和吸收, 地理解、

没有植物, 地球上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 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目一一一, 氧气会一一一、 这是不是很非常有利 身能够利用的物质、 这的呢? 不是最终会导致植物 ---- " 些有机物在动物体内经1、 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的有机物,

是怎样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中的?

2、 假如没有动物, 这一过程会受到影响吗?

引导学生思考并展示二个公式, 使学生形成知识之间的联系、

过分解, 释放能里、 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 尿液等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 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 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

3、 学生认识动物对二氧

化碳的循环有重要作用

四、 动物帮助植物传粉、 传播种子教师让学生观察: 多媒体中的动物

(多媒体展示的是学生熟悉的蜜和苍耳)

想一想: 动物在自然界中还有那些作用?

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 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d

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 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提问: 动物有危害的一面吗?

最后, 讲述动物有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 从而对动物的作用有一个全面正确的

认识o

五、 师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六、 用课后的习题进行反馈n 并用多媒体

结 展示进行订正u学生通过生活经验说出动物还可以具有媒介作用 o

由一些熟悉的动物,比如蜜蜂、 牛分析出动物的传播作用口 最后播放课件中的视频形成对某些动物的这一作用进行加深认识

九、 板书设计: (只板书课题)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生态平衡的概念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现象就

叫生态平衡 (ecoloqical balance) .

乙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g

帮助植物传粉、 传播种子

生物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隶属于课程标准确立的“人与生物圈”课程主线中最大的主题之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的二级主题,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共同组成绿色植物三大生理作用,教材在编排上将其安排在两者之前,既充分考虑了学生主体的认知规律,也科学考量了三者的辩证关系。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对前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适应不同的环境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可以为后面光合作用以及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全章占居举足轻重的地位。

2、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2)、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叶片的各部分结构。进一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制作临时徒手切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切片标本,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对蒸腾作用知识的拓展迁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2)、培养敢于实践、乐于探究的生物科学素养;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说重点与难点

重点:练习制作徒手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

难点:练习制作徒手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

4、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充满好奇,乐于动手,对制作临时装片及显微镜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5、说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用具、材料及医用消毒棉,酒精和纱布,课件等。

学生:兴趣小组准备关于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的实验资料。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实现知识的升华和内化。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发现未知,并在“动脑、动手、动口”状态中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3、体验互动法: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实现学生认知过程与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

三、说学法:

1、自主探究法:通过观察蒸腾现象实验以及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

般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分析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优化教学秩序,我是这样导入的:

1、创设情境,激疑导入

首先复习各种植物类群所处的生活环境,明确各种植物类群均需要水,那么植物吸收水分用来做什么呢?此时,多数学生会误认为植物吸收水分用于自身组成。让同学们带着疑惑看典型例子——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一生所需的水分约200千克,其中作为植物组成成分的水分为1.827千克,维持植物生理过程的水分为0.25千克,两者的水量加起来约为2.077千克,仅占植物吸入体内水分总量的1%,那其余的99%的水分到哪里去了呢?

此时,学生形成了认知冲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趁此导入课题。(板书课题名称)继而进入第2个教学环节:

2、观察思考,深化认知

(由于植物的蒸腾现象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提前一天要求兴趣小组同学做好实验,课堂上呈现实验各装置初始状态图片)

此时兴趣小组展示图片,阐述设计思路:选取三支粗细相近的枝条,甲去掉全部叶片,乙去掉部分叶片,丙不做处理。分别插入三支锥形瓶内,并用塑料袋罩住露出管外的部分,扎紧袋口。在三支锥形瓶内分别加入等量的水,液面上加适量的食用油防止水分的蒸发并做上标记,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引导学生指出对照实验,明确单一变量。

然后兴趣小组呈现实验装置,通过观察、对比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

(1)、塑料袋的内壁有什么物质生成?

(2)、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3)、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以什么状态出来的?

(4)、比较各塑料袋内水珠的多少,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5)、对该实验你还可以怎样设计?

《关于生物说课稿范文汇编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