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教学反思

时间:2025-06-22 11:15:05
《推敲》教学反思

《推敲》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推敲》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敲》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 板书“推”学生做做推的动作;板书“敲”做做敲的动作。这两个字都是表示动作的字,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词以后表示什么意思呢?

2、 今天我们学习(板书11)11推敲。指名朗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一遍。

2、 各小组各请一名同学读一遍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读错的地方,有的话等他读完后让他纠正。

3、 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讲读课文第一段。

1、 指读第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 齐读第一段。

四、讲读第二段。

1、 讲读第二自然段。

a、 指读第二自然段。

b、 说说知道了什么。体会“摸”的意思。

c、 看P57图理解“皎洁”。

d、 指导朗读。

e、 小结板书:深夜访友,留诗相赠。

2、 讲读第三自然段。

a、 理解“吟哦”、“妥帖”。

b、 自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看P55图,自己做做贾岛的样子。

c、 指导朗读。

d、 小结板书:反复吟哦,推敲进城。

3、 讲读第四~六自然段。

a、 指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课文中为什么用了竟然?

b、 思考贾岛为什么不像其他的人一样避让?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说。

c、 分角色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d、 小结板书:冲撞仪仗,请求宽恕。

4、 讲读第七自然段。

a、 你认为用推好还是用敲好?为什么?

b、 指读第七自然段。听听韩愈的意见。

c、 小结板书:韩愈决定,敲字更妙。

五、齐读第三段。

六、小结板书。板书:发生、发展、结局、高潮。

七、作业:复述课文,任选一题。

1、第七自然段中“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现在请你代贾岛说一说。

2、过了一段时间贾岛遇到了他的朋友李凝,现在请你代贾岛把这次的奇遇告诉李凝。

附板书:11 推敲

访友未遇,留诗相赠(发生)

反复吟哦,推敲进城(发展)

冲撞仪仗,请求宽恕(高潮)

韩愈决定,敲字更妙(结局)

胡仔《推敲》原文和译文(翻译)

《推敲》教学反思2

在《推敲》一课的教学中,有这么一段:“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教学中我与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对话:

师:大街上的人看到贾岛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你觉得可笑吗?

生1:我觉得不可笑,反而觉得很佩服他,因为他骑在毛驴上还在思考用哪个字更准确。

生2:我也觉得不好笑,我从不知不觉这个词中感受到贾岛思考非常地投入。

生3:我觉得贾岛字斟句酌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我们平常写作文也应该像他这样去修改。

生4:老师,我觉得贾岛他对自己安危太不负责了,他在大街上这样思考问题,要被撞了怎么办?

师:这位同学真细心,贾岛这样确实太危险了,我们钦佩他的这种字斟句酌的精神,但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更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安全。

……

反思: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个环节中学生4的回答是我课前所没有预料到的,他的感受是独特的,在这里他的体验得到了尊重,智慧得到了闪光,个性得到了张扬。

利用空白,合理延伸

在教学“留诗会友”一部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让我们跟随着他来到那个夜晚。(音乐起)请大家慢慢地、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吗?(学生听着音乐,很投入地读着想着)

生:我看到贾岛正在沿着山路寻找李凝的家,他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生:我看到了山路很难走。

生:我看到那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那夜晚宁静又美好。

生:我听到贾岛清脆的敲门声。

生:我看到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叫着飞走了。

……

在此基础上,我投影《题李凝幽居》让学生图文结合,自读自悟。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

反思: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这里学生通过听音乐、自读品味,已经对贾岛即兴写诗时的情景有所感悟,在此基础上我拓展《题李凝幽居》让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诗文,既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推敲》教学反思3

《贾岛推敲》是一篇文言文,故事的内容比较浅显,并且学生已经接触过文言文,不会感到陌生,但是逐字逐句理解却会有困难。那么如何理解语言结构与现代文不同的文言文,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品味文章语言,从中受到教育呢?为此对本课的教学设计着实进行了一番“推敲”。 一节课结束了,却不能停止我对教学的“推敲”。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 反复朗读课文之后,问: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我们现代文不一样,那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学习文言文,让那些丰富的内容再现出来?学生说出几种学习方法,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开始自主学习。课堂 ……此处隐藏5932个字……点,而是进行适当的课外拓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推敲文字的重要以及实用技巧。我在黑板上写下了“红杏枝头春意(**)”这一诗句,请学生填一填,用个什么字比较好。由于刚学完课文,大家对贾岛的“苦吟”精神所动,决心斟酌出最妙的一个词来,课堂气氛相当好,大家你说一个我说一个,分别说出了“来”、“到”、“入”、“满”、“美”、“多”、“艳”、“浓”、“深”等,应该说最后两个说得比较到位,但相比较而言,与真正的答案“闹”比起来意境相差太远,同学们听了都不由啧啧赞叹起来,不得不佩服诗人用字的巧妙与讲究,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欣赏、认同、向往、追求“推敲”了。总之,课文就应该教得实在!我越来越感觉到这一点的重要!

《推敲》教学反思12

听了俞校长的《推敲》一课,让我受益匪浅。看得出俞校长为了上好这节课,是仔细推敲了一番,课的设计非常巧妙,值得我们反复推敲、学习。

下面就我个人的理解,谈以下两点。

一、“闯”字的推敲。

课文有一段讲贾岛在思考自己的即兴诗中的“僧推月下门”,是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更恰当,不知不觉“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俞校长在此设下一个让学生来推敲的字——“闯”,问学生,“闯”是否可以改成“走”字。学生们马上展开讨论,都说用“闯”字好。一个学生说,贾岛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入了仪仗队,这对于仪仗队的人来说,贾岛的这种行为是很不礼貌的,“闯”字就比“走”字更恰当,反映出了贾岛的不礼貌行为。还有的学生说,贾岛在思考哪个字更恰当时入了神,忘了周围的一切,以至于进入了仪仗队,用“闯”字更能表现出贾岛的这种敬学精神。学生们的回答多好,我们不得不佩服俞校长的设计好巧妙,学生们已能活学活用了。

二、板书顺序的推敲。

课文结束时的板书顺序是“以诗赠友”“反复斟酌”“确定用‘敲’”“闯进仪仗队”。俞校长说这个顺序对吗?如果你认为不对,该怎样改?要求学生对这一个顺序仔细推敲推敲,有个学生是这么该的:将“反复斟酌”与“确定用‘敲’”对调,有很多学生有不同意见。有个学生说是“确定用‘敲’”与“闯进仪仗队”对调,很多学生都赞同,因为课文及老师讲课的顺序是这样的。在我看来,前一个学生说的顺序不无不可,我们大可以这么看:先有贾岛的“以诗赠友”的即兴诗,然后就有了贾岛斟酌“推”“敲”两字入神而“闯进仪仗队”,接着与韩愈商搓而“确定用‘敲’”,最后是“反复斟酌”,表示我们后人在思考时,反复斟酌厉害关系,拿不定主意,可以用“推敲”来表示。学生若是这样想的话,就是一种创新思维,我们老师就要加以表扬,以此来激励学生进行创新,保护学生柔弱的求异思维。我想这也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是我们老师应该要努力创设的。

《推敲》教学反思13

《推敲》这篇课文,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和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是“推敲”,再现了贾岛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显示了贾岛极为严肃的创作态度,是诗人赢得了“苦吟诗人”的雅号;也是“推敲”,启示人们在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所用词语更加准确、传神。

本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所以我在教学时,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多渠道引导学生感悟“推敲”的好处。

首先,在揭示课题后,我尝试着做了做“推门”和“敲门”的动作,引导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感知“推”和“敲”的不同含义。虽然是很简单的两个动作,却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也学着我的样子,伸出手比划着,思索着……然后我问:你们觉得“推”和“敲”这两个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大家纷纷举手发言。在学习课文时,我充分地运用了文中 “贾岛敲门”的插图,让他们仔细观察,看看画面上有些什么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传达了怎样的信息,同时出示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边读边想像,进入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来体会月夜的宁静,使学生对贾岛能即兴写诗的背景有了深入的理解。再看看图上贾岛的动作、表情,想像他此时的心情怎样,心里会想写什么,以此来体会他的斯文、礼貌,从而感悟出和环境、人物、事实相符的是“敲”字。然后,在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的时候,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韩愈说的话,在熟读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韩愈的话讲了几层意思,说明了用“敲”字的几点理由。引领学生走进现场,置身其中,想人物所想,说人物所说。并与前文联系,呼应开头,让学生深切感悟“敲”字的妙用。

这样,从不同的途径感悟“推敲”, 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贾岛这一人物形象就逐渐地丰满、鲜活起来,人物的品格就容易充分地显露出来,学生真真切切地感悟到了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也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欣赏、认同、向往、追求“推敲”了。

《推敲》教学反思14

《推敲》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讲了唐朝诗人贾岛和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根据课标要求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我设定了三层学习目标。首先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讲这个故事。其次,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最后,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三个环节。一是通过阅读课文,完成填空,梳理文章内容,学习复述课文。二是通过对比人们对贾岛的态度,结合文章,感受贾岛严谨的创造态度和钻研精神。通过“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认真啊!理解贾岛对创作认真严谨,乐于钻研的精神。三是结合课后习题,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感悟,课后我又布置给家长复述课文,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中,我对孩子提出准确的要求,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清晰明了。并且结合本组教研主题,设计了许多小组合作的环节,比如,小组讨论、同桌互相检查等。但是也有很多不足,比如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在某些环节上过渡不够自然。在引导学生填空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填空将课文第二部分分为三层。这样条理会更清晰。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容易。在学习过程中,我对部分孩子的关注度还不够,因此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关注每一个学生,设计一些教学环节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从《推敲》一课的教学中,我看到我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学习,与时俱进,依托教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推敲》教学反思15

《推敲》一课中一课第4小节讲了贾岛在路上斟酌诗句,不经意闯进了韩愈的仪仗队。第5到8小节讲了韩愈与贾岛一起思考,确定该用什么词。这部分情景性较强,所以我认为可能让学生表演,更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此,我在上课的时候就让学生来表演他们斟酌的情景。

让一个学生扮演贾岛,另一个学生扮演韩愈,让他们通过想象,把当时的情景表演出来。学生听到后非常兴奋,他们马上分组练习。但表演的情况没有预料的好,有两组表演的非常精彩,但也有学生的口语表达不流畅,有个别学生甚至接不上话。看来,平时还需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多加关注。

《《推敲》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